3、在地铁路线规划时有没有提前对这些路线进行过勘测?
七、前期筹备
1、提前联系发改委负责人与文物管理局局长协调安排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
2、提前去地铁修建沿线踩点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记者采访时一般都是边听、边问、边记、边看、边想。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对于需要核实的细节,如人名、地名、时间、术语、人物对话等,要一边采访,一边核实清楚。采用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等采访工具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以防一旦录音不清或录音损坏,无从核对。
新闻报道策划模板范文五
一、选题分析
1、 题材分析:
在全国许多寺庙景点对当地市民免费开放后,常州天宁寺,仍旧对众游客收取门票费。天宁寺是常州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十佳”风景区,常年香火鼎盛,经常在此举办一些重大的宗教活动,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但是,早在多年前就有市民就是否应该取消天宁寺的门票收费,从此实行免票制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有民众向政府及天宁寺方面提出建议,但迟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结果。从这些可以看出该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分析调查最后进行报道。
2、 角度分析:
常州天宁寺地处常州延陵中路,紧邻红梅公园,附近有许多学校与民居,天宁寺在人们心中是旅游胜地,然而进去逛一次就要收取门票费这一制度让许多常州地区的市民们望而却步。天宁寺是应该彻底取消门票?还是仅对市民、学生、老人、残疾人实行免费制度,对前来观光的游客收取门票亦或是更高的门票费?还是依照从前的方案继续对所有人收取门票或是更高的门票费?天宁寺迟迟无法免费开放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3、目地分析:选择这一题材是为了让政府、市民更加全面地了解对方的心声,凸显门票制度的利弊,使政府更加关注市民的休闲建设,让天宁寺门票议题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使老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二、前期准备
1、确认做该报道所要做的工作内容:采访(对象、问题)、通过相关媒体进行寻找相关的资料。
注:
① 采访的对象:在常州市区内及天宁寺周边地区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政府
相关人员及天宁寺的管理人员进行采访
②针对市民的采访的内容:a、是否经常去天宁寺?
(通过提问这个问题,来引出第二个要问的问题。)
b、觉得天宁寺是否应该实行免票制?
(从市民自身的切身利益出发,真实地反应可群众的心声)
c、问他们对于天宁寺的门票制度有没有什么建议意见?
(通过他们的回答,可以给予相关部门提供意见)
② 针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内容:
a、对于天宁寺现在实行的门票制的看法?
b、天宁寺是否应该针对市民实行免票制或是全面实行免票制?
(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的是政府,所以政府人员的观点间接代表了政府的观点) c、认为两会会不会通过天宁寺应对市民实行免票制的提议?如若不能,难在哪里?
d、元寺的门票制度有何建议?
(通过他们的回答,从专业的角度更具说服力)
③ 针对天宁寺的管理人员的采访内容:
a、 天宁寺的门票收入主要用在那些方面?
(基本了解天宁寺的门票收入去向)
b、为什么天宁寺不像全国其它城市的寺庙一样对本地市民实行免费开放或对所有人实行免费开放呢?
(从这个问题来了解天宁寺方面为何对市民也要收取门票)
c、很早之前就有市民提议天宁寺应对市民实行免票制,为何天宁寺方面一直没有回应,也没有作出任何声明与解决方案呢?天宁寺一直没有对外免费开放难是难在哪里呢?
(从这个问题基本的出天宁寺方面没有作出回应的原因和免票制的难处,发现根源所在)
3、 安排一个时间表(把每天所要做得事安排好),以确保专题能够有计划的施行。
三、专题的实施与运作(按照时间表所安排的一步步实施。)
1、针对天宁寺是否应该对市民收取门票的问题,对采访对象进行访问,并把访问的结果进行总结整理。
2、通过网上的便利,在网上寻找我国各个城市及国外旅游景点的收费制度及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的景点门票收费方案,并提取对本报道有关的新闻信息。
3。时时追踪两会关于天宁寺门票制度的任何信息。
4最后把所采访到的材料、网上所找到的新闻信息和两会信息进行综合。
四、保证这一报道能完成的条件
1、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这为我查找充足的资料提供了条件。
2、天宁寺门票问题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从关心他们的角度出发,这又为采访任务提供的条件。
3、通过对自我的不断反省,对计划进行灵活的改变,与及同学们的帮忙,这为报道能够及时完整的完成提供了保证。
新闻报道策划模板范文六
一. 专题报道可行性分析
1. 题材分析
满洲里市地处中、俄、蒙三国边界,是典型的边疆口岸城市,历史悠久。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俄罗斯式风格。在这里,东方文化与俄罗斯风情的完美结合,铸就了教堂、水塔、木刻楞、俄罗斯艺术博物馆等充满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地理位置,俄式风情等,都是它的地方特色,都是它“魂”的所在之处,也为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夏日欣赏俄罗斯建筑,领略呼伦湖美景;冬季观赏各式冰雕和三国选美大赛。一年两个旅游旺季,可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属性,有自己在广阔时空中的坐标。满洲里亦是如此,它独特的“魂”应当时刻保持着,因为当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复杂化的时候,如果我们丢掉了自己的个性,将会被同化大潮所淹没,以致造成身份危机。
2.受众分析
比较喜欢异域风情并关注城市建设喜欢旅游的那部分人。
二. 报道主题
走进满洲里的异域风情城市建筑
三. 报道主旨
镇政府在尊重传统形成的建筑风貌和民风民俗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当地特色,在考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处理手法,使房屋在多方面充分展现风格多样地域文化,要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的标志性街道或主题建筑。 在城市规划上,满洲里以遵循城市发展定位为前提,按照“扩规模、增功能、创精品”的要求,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详规及土地、交通等各规划40多个。2001年为更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打造旅游经济,满洲里在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启动了城市风貌改造工作,临街楼房外立面统一为欧式风格。2007年,按照“单位建筑特色突出、每条街道风格各异、整体形象和谐统一”的原则。对市区内162栋临街楼房外立面进行了欧式风格改造,通过风貌改造,让外来的俄罗斯人到了满洲里有种归家的感觉,中国人到了满洲里有种出国的感觉,成为“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这样一个极具旅游吸引力特殊窗口。据统计,2008年,满洲里市接待游客470万人次,旅游创汇2.11亿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占GDP比重达38.2%,创造了0.84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15%。
四. 报道目的
城市特色,能让公众感受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进而对其广泛传播,并对其他公众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一座城市便创出了自己的城市品牌。满洲里市应抓住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机遇,定位准确,分清主次,付出实际工作,稳扎稳打,果敢创新。在文明城市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发展新型低碳生态旅游城市的道路,利用天然的平台优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和谐统一。努力树立一个清新的城市
形象。
五. 报道角度
1. 带有哥特式元素的俄罗斯建筑
2. 中俄蒙不同的建筑共存于城市建筑中
3. 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式建筑的产生
4. 满洲里建筑风格的缺憾
5. 满洲里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风貌
六.报道定位:
系列专题报道
1.报道进程安排:做一个周的连续性报道,首先是走进满洲里,采访居民,做几篇人物通讯,带出建筑的历史和人情风味。接着选取一些较好的角度撰写特写,向社会公众征集稿件,诗歌亦或散文,文体不限。然后采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关于满洲里建筑的发展过程和设计理念。采写专访。最后,以评论收尾。
2.体裁类型:主要采用通讯、特写、专访、评论这几种体裁。
七.报道要求:
记者深入采访,写稿时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靠,注重实效,态度中立客观。
八.媒体及人员分工
A组:负责搜集有关满洲里城市建设的历史文献资料。
B组:全组成员共同参与多方采访:
C组:负责各类资料的汇总以及整编筛选。
D组: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新闻照片的拍摄。
后期文稿的编辑排版全组共同完成。